让“历史宅”和“坏小子”都爱不释手的一本书
戴维•麦卡洛,美国作家、历史学家,曾以《杜鲁门传》和《约翰•亚当斯传》两次获得普利策奖。
国王仪仗的派头举世无人能及,英格兰人对此心知肚明。皇家彩车长24英尺,宽13英尺,重量将近4吨,经过时足以令大地发抖。
从人们眼前经过的仿佛是大英帝国的荣耀、财富和实力。这一帝国现在已把加拿大收入其中,版图从马萨诸塞和弗吉尼亚海岸一直到密西西比河以远,从加勒比海一直到孟加拉湾。伦敦人口将近100万,是欧洲最大的城市,也被公认为世界的首都。
▲乔治三世
1775年3月,上议院有人质疑海军大臣桑威克勋爵,英国赢得美洲战事的机会有多大。桑威克一脸怀疑:“就算美洲殖民地的人多,那又能代表什么?”他问:“他们都是怯懦的野蛮人,一盘散沙。”持这种观点的不止桑威克一人,下议院议员詹姆斯•格兰特将军吹嘘说,只要有一支5000人的正规军,他就能横扫美洲大陆——他的话被广为引用。
4月19日战争爆发,第一起流血事件发生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,然后于6月17日在布里德山和邦克山冲突升级(6月的战役在英美两地都被称为邦克山战役)。英国军队一直受困,食物和给养短缺。7月3日,弗吉尼亚的乔治·华盛顿将军取得了美洲“暴民”的指挥权。
英国及其美洲殖民地之间横亘着3000英里的大洋,关于这些时间的报告传到伦敦需要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。第一批关于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消息传来时,正值5月底,议会正休漫长的暑假,议员离开伦敦来到乡下的住宅。
事实上,行贿受贿、党同伐异、贪污腐败巧立名目,甚嚣尘上,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,而且表现在社会的各个层面,这早已成为神职人员和著名观察家乐于涉足的题材。斯莫利特说,伦敦就是“魔鬼的会客室”。
报刊上和议会中反对派的批评不绝于耳,美洲战事以及英国的应对措施难免受到误导。《晚报》的谴责最为偏激,称这场战争“不合常理、违反宪法、没有办法、缺少依据、为害甚烈、无利可图”,《圣詹姆斯纪事报》用轻蔑的口吻说乔治三世是一位“愚蠢固执、刚愎自用的国王”,激进报刊《危机报》攻击“王室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招式”和乔治三世的险恶用心。
10月26日那个清爽灿烂的下午,乔治三世前往议会,他的声望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。所有人都知道,伦敦的反战声音比国内其他地方都要强硬和张扬,但在这里,夹道欢迎的人却比他登基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多。他宣布,美洲已公然反叛。“叛乱……明显是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王国”。他谴责美洲起义的领导者的真正目标是美洲独立,而这一目标美洲起义的领导者迄今为止还未公开宣布。
▲英国众议院
上议院热情洋溢地表达了对国王的支持,尽管相对简短,议员赞扬国王捍卫帝国利益和荣耀的决心,赞扬了他的果敢。反对派有更多的话要说,说话有时明显带有情绪。罗金厄姆侯爵警告说,国王建议采取的措施“势必带来凶险和毁灭性的后果”,雇佣外国军队是一种“危险堪忧的权宜之计”,英国人“同室操戈”的前景更是受到谴责。
议会好像剧院,让人眼花缭乱——尽管如同大多数戏剧一样,最终结局大家自始至终心知肚明。重要的是,大家同样了解并深深感受到:会议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,历史又一次在这里上演。已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候,实则整个国运都面临着危险。
伦敦市长约翰·威尔克斯勋爵起身要求发言。他是民众利益的捍卫者,议会中最平实的人,他的话证明他名不虚传。“我们在努力让一个民族屈服,无条件地服从,而这个民族的疆域远大于我国,财富、实力和人口与日俱增。如果我们失败了……我们将会被看成他们的死敌,接下来就会发生永久性的分裂,大英帝国的光荣将一去不返。”
副检察长亚历山大·韦德伯恩贬低这种企图阻挠国王的想法,他号召对美洲进行全面的征服。“那我们为什么还在犹豫呢?”他问道。“我们不如听取全体国民愤怒的呼声,每个角落都有声音在向国王陛下高声呼吁采取有力措施……先生,我们对此不闻不问得太久了,我们的克制和忍耐表现的太久了……我们的雷霆之师必须出动,美洲必须征服。”
上议院的辩论在午夜时分结束。对国王发言的反对、对在美洲全力展开战争的反对,被两倍以上的票数击败了,最终票数是69比29。
在下议院,尽管反对派的演说激情四射,败绩却更为悬殊,278比106。
随后不久,11月初,乔治三世任命了新一任美洲殖民地大臣乔治·杰曼勋爵。很少有人怀疑,国王本人也把征服美洲看作一项认真的事业,并认真加以对待。
杰曼的前任达特茅斯伯爵对战争的态度似乎有点三心二意。
(以上摘自《1776——美国的诞生》。《纽约时报》评论说,该书将美国独立战争演绎得栩栩如生,无论你是“历史宅”还是中学就开始翘历史课的“坏小子”,它都会令你爱不释手。)